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古丝路48国货币一馆看 ——对话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01 17:06:14    阅读次数:

编者按:作为古丝绸之路上唯一存留的集市类遗址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建立在陕西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之上,也是我国唯一一家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唐西市是唐都长安最为繁华的国际化贸易中心,也是国家文物局认定为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标志之一。大唐西市博物馆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以盛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收藏文物2万余件,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绵绵三千余载:中国古代精美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精致奢华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以及大量不同历史时期、丝路国家的货币,以及墓志、宗教、建筑类等。 

您知道大唐西市博物馆有什么独树一帜的特色吗?馆内有哪些与丝路主题相关的镇馆之宝?馆藏的精致奢华金银器藏品、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古钱币里又有哪些丝绸之路的印迹?本期,《文博视野》特邀文博大咖、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为大家解读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精彩展品及其背后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馆长访谈

主持编辑:李梅(西安晚报《文博视野》责编)

受访嘉宾:王彬(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大唐西市 是一座怎样的丝路遗址博物馆?

李梅:王馆长,您好,走进大唐西市博物馆,感觉仿佛跨越时空,重睹了盛世大唐的风采。步入展馆,映入眼帘的唐长安城西市遗址非常让人震撼,仿佛无声地述说着1300多年前的盛唐繁华。我看到现存的西市遗址主要分为道路与车辙遗迹、排水沟遗址、东北“十字街”北侧石板桥遗迹和西市东北“十字街”遗迹四部分,展示了先人在交通、水利、石刻、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智慧。尤其令人震撼的是,市内被四条纵横交错的宽约16米的街道划成九块,每块四面临街,商铺林立,昔日集市的繁荣盛景,如在眼前。

在这里,请您为读者介绍一下,大唐西市是一座怎样的丝路遗址博物馆呢?

王彬:好的。大唐西市是2006年遗址被发掘,2007年博物馆筹建,2010年对外开放。“武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的《少年行》描绘了一幅欢快明丽、恣情迈逸的盛唐风情图,诗中繁华热闹的“金市”便是当时唐都长安城最负盛名的国际化贸易中心——西市。

据史料记载,隋初宇文恺遵照隋文帝旨意在汉长安城西南方建大兴城,并在廓城东、西两侧设“都会”“利人”两个贸易市场。至唐初,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两市仍承旧制,因两市分设于城市中轴线朱雀大街东西两侧,依其方位而称“东市”和“西市”。前者经营国内贸易,后者紧邻西去丝绸之路的出口——长安城西开远门,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四方辐辏,商贾云集,成为隋唐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现在人们常说“买东西”,就是起源于历史上的“东市”和“西市”。

李梅:请问历史上的大唐西市,具体是怎样的建筑格局?究竟有多大?其中,又有哪些具体的商业呢?

王彬:好的。历史上的西市面积有1600亩,纵横向各有两条街道,构成九宫格格局。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形容长安城棋盘式的整体布局。遗址证明,西市也沿用了这种规划方式。西市平面呈井字形,南北约1031米,东西约927米,四面均有围墙门址,围墙内有沿墙平行的街道,内部南北向和东西向各有两条街道,将整个西市划成9个矩形区域。这9个矩形区域均四面临街,便于开展商贸交易。

现存西市遗址主要由东北“十字街”遗址、“石板桥”遗址、道路车辙遗址、店铺房基遗址、排水渠遗址等部分组成,分别以裸露原状和玻璃覆盖两种方式展示。“十字街”北侧有一处东西5.5米、南北1.75米的“石板桥”,由7块石板铺就,石板间有铁卡相互固定,这一技术在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中也有使用。“石板桥”附近路面上还有若干条宽约1.3米的车辙痕迹。经考证,这一宽度与唐皇宫大明宫上的车辙宽度相当,体现了唐朝的车同轨制度。“石板桥”东北方向不远处,残存几间房屋墙基,当是旧时西市店铺遗址。

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千年古迹以最原始真实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展示出唐人在交通、排水、建筑、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智慧,还带领观众穿越1300多年的历史烟云,想象当年商旅络绎不绝、游人摩肩接踵、店铺鳞次栉比、货品广集四海的大唐西市盛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从这里走向世界,西域的宝马、香料、风俗由丝路传至中国。大唐西市不仅是繁荣的国际贸易中心,同时也是联通东西文化的枢纽,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国际化贸易市场的西市,这里出土的文物带有浓郁的商业气息和生活气息,也反映出中西文明渐进和交融的过程。而最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1300多年后,大唐西市博物馆在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上拔地而起,以保护性发掘的方式再现了绵延千载的西市盛景。

镇馆之宝:唐代彩绘胡人骑驼俑

丝绸之路的运输见证

李梅: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横贯东西、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此从古长安开启。千百年来,各国商人将丝绸、玉帛、瓷器、桑蚕、香料等通过驼队运转,打开了唐长安通往世界的商路,促成了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我看到,咱们馆里展出了很多具有异国风韵的骆驼俑,甚至还复原了几组大型的胡人骑行骆驼俑团队。其中,包括彩绘胡人骑卧驼俑、三彩载货卧驼俑、三彩骑驼奏乐俑、灰陶骆驼俑等,或站立或坐卧,背上有驼鞍、驼囊、驼载物等,很多观众看后都连呼大饱眼福。

您可以介绍一下,其中有代表性的骆驼俑吗?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当下,这些珍宝文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王彬: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从古代长安到现在西安,跨越千年的历史文脉在大唐西市得以赓续,开拓创新、融合发展。

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凿空西域,自此东西方文明开始了长达千年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交流与对话。在古代交通工具匮乏的岁月里,有着“旱地之龙”“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成为丝路古道上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今天,骆驼俑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发现,它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它们或与胡人相伴,或满载物品,或结队成群,再现着古代丝路上的繁荣景象。

到了唐代,骆驼俑更是大量出现,其形体较前代变大不少,形态也更为生动。根据研究,骆驼俑背上所载的物品主要是丝束、布匹、兽皮等货物,以及帐篷和水壶等商队旅途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西安,大量唐墓都曾出现骆驼俑,一尊尊出土的骆驼俑就见证着当时的丝路繁荣。艺术匠人在多彩生活中捕捉最“精彩”场面,发挥丰富想象力,采用渲染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骆驼形象适当加大,很多的骆驼俑作品从造型到构思,无疑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给我们留下一个遐想空间,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

大唐西市博物馆所藏的唐代文物彩绘胡人骑驼俑,作为丝绸之路的运输见证,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藏品。这件俑通高47厘米,胡俑头戴尖头毡帽,浓眉,八字胡须,身穿红色翻领胡服,黑色长裤,足蹬尖头靴,双手作持缰控驼状,安坐于驼囊之上。驼囊两侧挂有扁壶和野兔等物,双峰驼昂首挺胸,张嘴露齿,作嘶鸣状,阔步前行。这组俑生动展现了骑驼胡人高超的驯驼技术,让人想起杜甫在《寓目》中写到“胡儿掣骆驼”的诗句。据考古研究得知,胡人骑行的双峰驼来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丝路贸易的重要运输工具。此俑形体高大,工艺细致,彩绘保存完好,造型逼真,是唐代彩绘胡人骑驼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当时西域商人骑着载满商品的骆驼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沿着漫长的丝绸之路到达长安的写照。

李梅:为充分展示丝路文化,在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部分,陈列展示很多具有异国风韵的丝织物、彩绘胡人骑驼俑等反映丝绸之路商贸交易的文物,并都补充完善了相关的文字介绍材料,从而让游客在观赏文物时能够详细了解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故事。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

王彬:在大唐西市博物馆里,还珍藏着许多这样的骆驼俑,它们或行走,或休息,或协助奏乐,或者满载货物,无不生动再现了大唐长安都城的市场繁华和文化融合,也见证着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这一件件丝路上的“移动商铺”,无疑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丝路繁盛的一个缩影和见证,也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

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些精彩的文物骆驼队伍的时候,声声驼铃仿佛将我们拉回到千年之前,看到了这条熙熙攘攘的丝路古道。我们期望观者通过它们,了解曾经蜿蜒万里、延绵千年的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上为实现梦想而执着追求的人们。正是这些商旅驼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不再遥远、东西方的距离变得如此接近。而沿着千年之前商旅驼队行走的印辙,我们将追寻不同文明交融互鉴,灿烂夺目的盛世气象。从而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千年之前来往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商旅驼队所开辟的丝绸之路,我们会继续迈出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镇馆之宝:唐代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

丝路商人的出行良器

李梅:王馆长您好,咱们馆以盛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收藏文物约2万余件,时间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三千多年。请您为读者介绍一下,西市博物馆还收藏有哪些与丝路主题密切相关的展品呢?

王彬:说起大唐西市与丝路相关主题的文物,实在太丰富了。其中,唐代文物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就是一件珍贵的丝路藏品。扁壶是丝路商人普遍使用的出行必备品。在穿越辽阔沙漠之时,扁壶中装的是生命之泉;在满载而归之时,扁壶中装的则是相庆之酒。

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高87厘米,长46厘米,宽30厘米,宽带扁口,直颈圆身,喇叭形平器底,出土时器身肩耳残失。器身两面纹饰相同,以浮雕展现,主图案为胡人戏双狮。双狮相对,尾卷上翘蹲坐在莲花台之上,后肢下蹲,前肢为一肢撑立、一肢抬起,狮头仰起,圆目张口,双耳向脑后舒展,显出威武又可爱的神情。戏狮人身材魁梧、腰系短裙、赤裸上身、肚脐外露地站在两狮之间,右腿微抬,双手高举放在狮子张开的血盆大口之中,泰然若定,充分体现了戏狮人勇敢无畏的精神。

据载,狮子应原生于西亚及中亚地区,中国本土是没有的。《后汉书·西域传》写到公元87年安息国王遣使献狮,第二年月氏王也向中原献狮,这是我国有关狮子的最早记载。三国时期出现了狮子舞。到唐代,狮子舞已经发展成为上百人表演的大型歌舞,广泛盛行于世。现在,在中国岭南及华人聚集地,每逢新春佳节、张灯结彩之时,人们都喜欢敲锣打鼓,以舞狮助兴。这件西市出土的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生动地表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精粹。

李梅:我看到,大唐西市博物馆还收藏了其他大量与丝路主题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多带有东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在这里,请您再为大家介绍一些代表性的丝路主题展品。

王彬:好的。西域文化对中国传统染织图案影响最大的是联珠形式。隋代何稠曾成功仿制波斯金锦线绵,唐代以后这种图案形式被吸收消化,成为兼具中西特色的联珠团窠。馆藏“中窠对马纹织锦”,团窠内为两匹造型独特、线条流畅的写意马,马腹圆圈纹中织汉字“午”,团窠间饰花朵和古波斯文字,充满异域风情。西域文化还为中国染织品带来了新的表现题材。“对格利芬织锦”以两个背向回首的格利芬为团窠内饰,格利芬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神兽,鸟首、立耳、狮身、卷尾、带翼。团窠间缀有古波斯文字,具有鲜明的波斯风格。

胡风胡俗还进一步影响到时人的衣食住行。《新唐书·车服志》记“开元中……士女衣胡服”,《新唐书·五行志一》谓“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描述了开元天宝年间胡服盛行的社会潮流。博物馆展示的唐代彩绘釉陶戴笠女骑俑,女俑头戴黑色帷帽,上身内穿窄袖绿色长衫,外套圆领半臂,下着红色长裙,其中窄袖袍服和间裙都是受胡风影响产生的装束。镇馆之宝之一——唐代的三彩调鸟男立俑高38.5厘米,男俑头戴幞头,微向左偏,面目清秀,身着翻领胡服,腰系带。双手各持一小鸟作调耍状,足穿尖头长靴。通体施釉,色彩鲜艳,形象悠闲潇洒,调戏小鸟时喜形于色的神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反映了当时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此外,西市博物馆还珍藏了很多唐代铜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海兽葡萄纹镜,圆形直径达16.8厘米。此镜镜钮为伏兽形,镜缘有一圈花瓣纹做装饰,中间一圈凸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葡萄和叶蔓铺地越过,凸弦纹布满镜背。内区有姿态各异的四只海兽攀缘逐戏于葡萄叶蔓之间;外区有鸟雀飞舞于葡萄的枝蔓叶实之间。这种画面是唐代铜镜中最富魅力的图案之一,主要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是唐代铜镜中难得的珍品。

李梅:我在展厅还看到三彩胡人陶哨、回鹘王子葛啜墓志等文物。《贞石千秋-大唐西市博物馆珍藏墓志展》将馆藏涉及十四个朝代的500余方墓志展示了出来,不仅反映出盛唐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更是东西方文化深入互动的生动写照。

这些与丝绸之路相关主题的展品,您可以帮读者再解读和分享一下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吗?

王彬:好的。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墓志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学艺术,特别是隋唐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使得东方的丝绸、瓷器等特产从中国传入西域,而从西域引进的良种马、骆驼、葡萄等也对中国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丝路贸易为双向影响、互惠互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物品,除一般性商品外,还包括一些过去不被唐人所知的物种,有动物如中亚良种马、骆驼、宠物犬等,亦有植物如葡萄、胡桃、胡椒、菠菜、莲花等,还有大量的西方技术。这些新鲜事物的引进,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生活。

大唐文化深刻影响了当时到访的外国友人。唐长安城广迎四方宾朋,来自丝路沿线各国的人口达数万之多。他们的身份主要是使臣、商贾、僧侣、学生、伎艺,也有少部分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唐代权力机构。当时客居长安的外国人非常多。异域来客与生活在长安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通婚。在炫目的胡风中,最令时人迷醉的是胡乐胡舞,唐代宫廷“十部乐”中就有西凉、天竺、龟兹、高昌等古代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元素,这些,在当时的西市酒肆中出现。“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诗仙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据考证就是在大唐西市留下的。历史上很多文人豪客喜欢饮酒,常在饮酒之后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目前,我们还在进一步搜集大唐西市与唐代著名诗人的关系,文献还在进一步研究和整理中。

48个古国2000余枚货币 丝绸之路的贸易见证

映照出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

李梅:王馆长,您好。我看到,在常设展览“丝路起点 盛世商魂”之外,大唐西市博物馆还设有专题展览“货币中的丝路故事”,以时间为轴、以地域为纬,通过48个古代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枚货币,管窥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映射出丝绸之路的千年辉煌。请您为读者介绍一些这些古钱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好吗?

王彬: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货币中的丝路故事——丝路古币》专题展览非常有名,很有特色,是大唐西市博物馆的一个金字招牌。专家认为,大唐西市博物馆花巨资收藏的海内外丝路古币,许多是近年来才重见天日的珍贵货币,它们不仅是那些曾经活跃而今已消失的古国或古文明的见证,还对建立今天乃至未来的多元、包容的人类“对话之路”具有重要启示。

“多元文化,东西合币”,本次展览展出2000多枚丝路沿线各国的珍稀古币货币,这些货币,时代上从公元前的古希腊、罗马到近代的阿富汗、伊朗王国、东印度公司;地域上从欧洲地中海沿岸到与中国西部、北部毗邻的伊朗高原和蒙古高原,横跨数万里。以时间为纵轴、以地域为横纬,串起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地区、各历史时期的人文背景,展现了绚丽多彩的货币文化,映照出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分别从希腊开打制贵金属货币的先河、罗马世界到拜占庭帝国、位居丝路要冲的中亚古国、波斯第二帝国及附属国、印巴次大陆的四大帝国及诸王朝、从阿拉伯帝国到伊斯兰诸王朝、大蒙古国及汗国等几个部分进行了分类。观众们在展厅可以观赏到古希腊银币、西罗马钱币、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拜占庭金币、古中亚金属币、巴克特里亚钱币狄奥多图斯一世钱币、安息钱币、嚈哒钱币、西突厥钱币、印度沙希王朝币等货币。

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些丝路沿线国家的珍稀古币,无论形制、纹饰、质地、版别还是制作工艺,都见证了昔日丝路沿线经济的繁荣景象,展现了汉唐丝路数千载的历史辉煌。虽然丝绸之路上的无数古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却因丝路而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金属货币,昭示着曾经的繁荣和辉煌。这些丝路古币以时间为纵轴、以地域为横纬,串起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地、各时期的历史背景,把小小钱币毫厘天地所见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王朝更替和传说故事进行了生动精彩的诠释。展台上的一枚枚古钱币或聚或散,质地金银铜各异,有些古币,博物馆还专门部分放大了正反面彩图或线描画,制作了随着时代或君王顺序而排列的系列化图表等,就是为了向观众充分展示丝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方的文化艺术、宗教和贸易特色。比如,除了传统的君王或男性主题外,展品中有一枚伊朗女王的钱币,据说正是其货币的发现证明了女王在历史上实际存在,而这面一家三口的货币,则展现了女王家人间和睦相处的温情时刻。

同时,我们还开发了多种文创产品,如造型独特的王莽“国宝金匮直万”款U盘、“中窠联珠对鸟织锦”图案杯垫、以西市遗址出土陶瓷羊为原型制作的存钱罐等,拉近了文物与大众的距离。此外,还举办了“未成年人跳蚤市场”等社会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体验盛唐商业文化与西商精神。博物馆赋予活动强烈的仪式感,开市前带领孩子们以诚信经营、文明经商为主题进行宣誓,开市时敲开市鼓,闭市时击闭市钲,让孩子们在感悟历史的同时接受诚信教育。

(实习生刘沫彤亦对此文有贡献)

(本文配图由大唐西市博物馆提供)

友情链接: 中国文明网|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06450号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在线留言

86-29-88361111